据《realcommercial》8月11日报道,在后疫情时代,许多澳洲零售商举步维艰,近年来纷纷关门歇业。 这些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环境压力,加上竞争加剧、租金成本上涨和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多重挑战。Ray White研究主管Vanessa Rader指出,线上购物趋势的兴起让部分实体店陷入困境。
![]()
"快时尚越来越被接受——人们可以用低得多的价格买到仿制品,"她说,"此外还有Temu和Shein效应,它们以极低的价格提供大量服装、软商品乃至各类商品。"
以下是疫情以来破产或进入托管的部分企业:
JEANSWEST
2020年1月进入自愿托管,后被香港企业Harbour Guidance Pty Ltd收购。2025年3月宣布将关闭澳洲多达90家门店。托管方Pitcher Partners的Lindsey Bainbridge将关店归因于生活成本压力和严峻的商业环境。
![]()
据2025年5月RagTrader获得的ASIC文件显示,Jeanswest母公司Harbour Guidance欠债权人超4800万澳元。
MOSAIC BRANDS
旗下包括Katies、Rivers、Rockmans等知名品牌,2024年10月进入自愿托管。2025年4月全面停业,关闭全澳650多家门店。
![]()
2月给债权人的通知显示,Mosaic总债务超3.18亿澳元。Rader表示,疫情后几年,租用大型购物中心店面的服装零售商普遍面临挑战。
DION LEE
这个曾受Gigi Hadid、Taylor Swift等明星青睐的澳洲品牌,在疫情后陷入困境,进入托管后因未获"可接受报价"最终清算。
![]()
2024年中关闭门店时,据报道欠债权人3500万澳元。2025年5月,该品牌以不足100万澳元售予美国Revolve Group。
ALICE MCCALL
![]()
设计师Alice McCall创立的高端品牌于2020年进入托管。2023年2月17日宣布永久关闭实体店,当时欠债超100万澳元,其中含ATO的677,922.93澳元。
SEAFOLLY
![]()
2020年进入托管并缩减门店规模,后被投资集团L Catterton收购。2023年以约7000万澳元转售给亚洲买家。
TIGERLILY
![]()
2020年3月进入自愿托管,疫情后曾重组并与Crumpler合作,但2024年初再次托管。2025年8月据报道将重返澳洲市场庆祝25周年。总经理Prue Slocombe表示希望重振品牌10-15年前的活力。
BARDOT
![]()
2019年底进入自愿托管,2020年初关闭58家门店转向电商。目前通过Myer和David Jones实体店及与The Iconic合作继续运营。
HARROLDS
![]()
2024年10月结束39年经营进入清算,欠债1600万澳元。债权人包括Victoria Beckham、Tom Ford等品牌。2025年7月据报道将转型为男装奢侈品牌重新运营。
ALLY FASHION
![]()
2025年3月被勒令清算,据报欠债5800万澳元。2月底澳联邦法院下令关闭51家门店并裁员数百人。
Rader指出,疫情后还出现奢侈品店增加、现有零售店减少等趋势。她表示生活成本压力正推动实体零售转型,"门店越来越小,但来自海外品牌等竞争对手的压力越来越大"。
图文来源:realcommercial
原文链接
|